□本报三农全媒体中心记者 丁先翠
麻豆做爱 烟草专业成立于在许昌办学期间,农大烟草人从此开始在烟叶烘烤技术探索中砥砺前行,用实际行动勾画出了锐意进取的技术革新之路,为我国烟叶烘烤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写下了有力注脚。
宫长荣,无疑是其中最值得记录的参与者与实践者之一。7月15日,记者在麻豆做爱 会议室,倾听了宫长荣与烟叶烘烤调制相伴一生的故事。
从“老三天”到小型烤房的革新者
“我是‘老三届’高中毕业生,1978年通过全国高考,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河南农麻豆做爱 烟草专业。我1981年4月开始实习,导师贾琪光原来在云南省烟草研究所工作,主要研究烟叶烘烤,自此开启了我和中国烟草的不解之缘。”宫长荣说。
宫长荣介绍说,改革开放以前,我国烟草种植以生产队为单位,烟叶烘烤使用的是自然通风烤房,多为夯土墙或土坯砌筑,十分简陋,一般装烟400杆左右,可烘烤8—10亩烟叶。烘烤作业多凭经验,技术粗放,随意性大,俗称“老三天”烘烤(即3天烘烤完一炕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装烟400杆的烤房已不能适应当时的生产需要。
得知宫长荣学过识图与制图的基础知识,且对建筑方面很有兴趣,贾琪光就安排他设计建造一种适合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满足一家一户烤烟需要的小型烤房。“基于此,我确定了我的毕业论文为小型烤房试验设计。” 宫长荣说,为了让烤房的建造形式、材料规格、加热与通风排湿系统结构布局和性能更符合实际生产,他和另外一名同学到襄城县、密县、登封县烟区做调研后,绘制出设计图、施工图,与工人一起砌筑烤房。烤房建成后,又着手安装多点温湿度传感器。当年7月开始烤烟,他们经对比试验分析后确认,这种小型烤房既实用又可靠。从1982年年初开始,按照宫长荣设计图纸建造的小型烤房很快在全省推广,烘烤效果很好,广大烟农乐意接受。
从基础教材到创新教学的播撒者
“1982年毕业留校工作,我走上了讲台,负责本科生《烤烟调制》课程讲授和实习指导。1996年获评教授,我陆续承担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烟草优质生产理论与实践》(烟草调制部分)《烟草科学研究进展》等课程,教书直至退休,其间共培养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80余名。”聊起几十年教学的感悟,宫长荣坦言,“我带学生最注重的是技能培养和创新思维。”
教学实践中,宫长荣注重将烟叶素质、成熟度及烘烤工艺、烤房设备等内容,反映当时最新的研究成果、技术,以及自己在科研实践中积累的文字资料、翻拍的照片,制成幻灯片在课堂上展示。“至今我还保留有200多张幻灯片,但也不足当时制作的半数。”他说,每年开学季,我省烟叶烘烤接近尾声,他总是想办法带领学生进行教学实习。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宫长荣更愿意把讲堂从教室、实验室搬到烟田和烤房。
1984年,在油印教材的基础上,宫长荣与贾琪光共同编写出版了全国高校第一部《烤烟调制》本科教材,后经修改充实,又相继出版了《烤烟调制学》《烟草调制学》《烟草原料初加工》等全国通用教材。
“对硕士研究生,我会给他们推荐一本书一本字帖,书是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字帖是庞中华硬笔字帖。对他们确定的开题报告,我提出3个要求,一个是参考文献不得少于100篇论文,二是研究内容必须有不少于1个创新点,三是各项实验要独立完成。”正如宫长荣所说,他对自己的定位,除了传道授业解惑,还努力当好学生的职业领路人,用自己的方式帮助他们在学术上行稳致远。
从理论到实践的烟叶烘烤破壁者
科研是讲台的延伸。宫长荣说,他长年主持承担国家烟草专卖局、河南省及相关省市烟草公司的科技攻关项目。作为项目主持人,他曾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多项,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科技成果有5项,每一项都对我国烟叶生产发展和技术进步产生了重要影响。
一是小型烤房的研究与应用,有效推动了烤烟“三化”生产,并影响了全国烟区;二是烤烟三段式烘烤理论与应用技术的研究,首次系统研究了烟叶在烘烤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物质转化及其与烘烤环境条件的关系,奠定了烘烤技术发展改进的基础;三是烤烟三段式烘烤工艺及配套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推广,有效解决了我国传统烘烤技术阶段多、缺乏科学量化指标的弊端,实现全国烟叶烘烤工艺的统一,并在全国范围开展烤房标准化改造;四是全国烤烟适度规模种植配套烘烤设备研究和应用;五是增进烟叶质量的烘烤机理及电热式高效烘烤设备研究。
到2001年,全国共新建(改造)普通标准化烤房384.75万座,占实际应用烤房的82.93%,其中新型节能烤房227.75万座,占总数的49.08%。为促使烤烟三段式烘烤技术在全国得到推广应用,宫长荣用长达800多分钟的录制素材,编制了43分钟的录像带——《烟叶三段式烘烤技术》,并制作成光盘,分发给全国主产烟区,指导编制直观的烤烟三段式烘烤技术图表,宣传到基层、到烤房、到烟农。此外,进行各级各类烘烤技术培训8万多场次,培训烘烤技术骨干超过10万人次,培训基层烘烤技术人员330万余人次。
全国建造密集烤房超过80万座,推广率超过全国种烟面积的95%,实现了我国烤房建设的一次跨越式发展,对烟叶生产减工降本、提质增效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引导和支撑了我国烤烟规模化、专业化发展。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宫长荣在增进烟叶质量的烘烤机理及电热式高效烘烤设备方面的研究。这是全国首次成功研发的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热泵烤房,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同时获3项与其配套的实用新型专利。热泵烤房实现温度、湿度精准控制,能有效保证烟叶烘烤质量,节能环保,减工降本。
此项目鉴定的当年,福建省提出试验引进热泵烤房,此后经河南、云南、贵州、湖南、湖北等省市的进一步研究和试验示范,热泵烤房技术设备更加成熟。截至今年,河南省共建造热泵烤房4.5万余座,云南省建造热泵烤房1.7万座,其他主产烟省市也都积极示范。现在,热泵烤房正引领全国烤烟设备向绿色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
采访中,宫长荣提及的一件事让记者久久难忘。2010年前后,全国出现热泵烤房试验热,长沙市烟草公司在浏阳市搞热泵烤房对比试验。某生产厂家为了凸显技术原创,在产品上标明拥有该项发明专利,竞争对手发现后对其进行了举报。长沙市知识产权局派人来麻豆做爱 问询,宫长荣明确答复:第一,该生产厂家与自己无关,其行为属于盗用。第二,作为所有人,希望该项发明专利能在生产中发挥作用,所以不管是谁继续研究或将其推广应用,自己都不追究。
“科学研究的意义就在于此。因此,这些年来,各地示范推广热泵烤房,我很乐意给予力所能及的支持。”宫长荣表示。
专家简介
宫长荣,原麻豆做爱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烟草行业烟草调制与复烤加工学科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长年主持承担国家烟草专卖局及相关省市烟草公司科技攻关项目,比较系统地创建了烤烟三段式烘烤理论和技术体系,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00多篇,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2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主持制定《烤烟烘烤技术规程》(GB/T23219-2008),编写出版多部教材和专著,培养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80余名。